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
本周,加拿大央行和歐洲央行先后降息,加上此前已經降息的瑞士和瑞典央行,歐美已經有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下調基準利率。目前,尚有美聯儲和英國央行兩大中央銀行維持原有高利率水平不變。
歐美國家紛紛降息,最主要原因是通脹得到緩和。如加拿大4月的物價上漲幅度為2.7%,歐元區(qū)5月份的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.6%,即使仍然沒有回落到2%的目標水平,但物價上漲的幅度已明顯放緩。作為以控制通脹為主要目標的中央銀行,降息是水到渠成的選擇。
美聯儲沒有如年初市場預期的那樣開始降息,主要原因是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和個人消費支出(PCE)價格指數兩個關鍵指標回落情況不盡理想。但市場普遍預期,美聯儲下半年降息的概率仍然非常大。
歐美主要央行自2022年開始進入加息周期,其中美聯儲連續(xù)11次加息,歐洲央行連續(xù)10次加息,直到去年下半年停止加息并進入觀察期。今年隨著通脹逐漸緩和,降息的呼聲越來越高,決策者才開始將降息提上議程。
和以往加息周期不一樣的是,本輪加息期間歐美各國股市普遍上漲。在加息周期進入后半段,股市上漲速度甚至有所加快,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法國等主要國家股市今年頻頻創(chuàng)出歷史新高。在國債市場,歐美各國國債收益率也水漲船高,吸引全球大量資本流入。與此相對應的是,今年新興市場資本持續(xù)流出,多個國家匯率貶值明顯,股市表現不佳,甚至一度引發(fā)新一輪金融危機的討論。即使同為發(fā)達國家的日本,也受累于本國利率和歐美各國利率相差過大,日元成為今年表現最差的主要國家貨幣。
作為全球資產規(guī)模僅次于美聯儲的中央銀行,歐洲央行本周的降息決定意味著本輪加息周期結束,未來利率將逐漸回落到正常水平。雖然歐洲央行降息速度受制于通脹反復,但只要美聯儲加入降息隊伍,歐元和美元利差保持平穩(wěn),歐洲央行的降息步伐有望一直持續(xù)。
對于逐利的全球流動資本而言,失去高收益支持的歐美資產吸引力將會逐漸降低。它們將在全球重新尋找價值洼地,此前被拋棄的新興市場,將會重新吸引更多的目光。但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,對于看好新興市場的投資者,仍然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