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引發(fā)輿論熱議。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謂“行業(yè)慣例”為由,在選座這一基本服務中引入加價機制,將靠窗、靠過道或前排等座位鎖定,要求消費者支付額外費用。原本僅在廉價航空中盛行的做法,如今正逐步蔓延至整個民航行業(yè),“鎖座”越來越多,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和質疑。中消協(xié)認為,“加價選座”不應成為“行業(yè)慣例”。
之前,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慮,比如民航為安全員固定安排的座位,部分特殊乘客的特殊性需求,飛機的配載數(shù)量等,以及關懷特殊旅客、維護會員特權、便于團隊預訂管理等目的,一些航班會對飛機的部分座位進行鎖定,以保證飛機的重心在安全范圍之內(nèi)。從技術與營運方面看此類操作有其合理性,不過隨著民航業(yè)的競爭加劇,航空公司出于盈利的需要,把靠窗、靠過道或前排等座位鎖定,納入增值服務的范圍,通過收費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的收益,“加價選座”的模式就此出現(xiàn),并成為一種行業(yè)“潛規(guī)則”且有普及之勢。
對于“加價選座”的做法,支持者認為增值服務無可厚非,且此舉在成熟的國外航空市場上較為普遍。反對者認為,“加價選座”的做法違反了先到先得的公序良俗,破壞了公平公正的市場原則,分割收費變成了“強制性消費”。
若“加價選座”的范圍被無限擴大,對位置更好的座位的競爭將會更激烈,支出的成本也會更高。如果航空公司把頭部座位納入“競價解鎖”的范圍,則“加價選座”會淪為變相的“高價競拍”模式。從這一點來說,“加價選座”模式擴大化和普適化之后,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,也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,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,具有極壞的示范性和極強的破壞力,應當及時給予糾正和規(guī)范。
航空公司將選座權益設置成一項增值服務或高卡會員的特殊權益,雖然在短期內(nèi)會給航空公司帶來一些經(jīng)濟收益,但是以侵害大多數(shù)乘客權益為代價,長期將得不償失。對此,乘客除了用腳投票表達自身不滿外,對于航空公司在實際的執(zhí)行過程中,規(guī)則含混不清,比例不夠透明,模糊鎖座原因,拒絕向消費者事先說明,如此無視消費者知情權、選擇權等違反公平交易原則的做法,就應當及時叫停,不能任其泛濫而成為“行業(yè)慣例”。
在“飛機座位被大面積鎖定”成為熱門話題,公眾對此舉多有不滿的現(xiàn)實下,中消協(xié)的及時發(fā)聲具有極強的導向意義和糾偏價值,值得點贊。下一步,需要在遏制航空公司“加價選座”泛濫的共識下,各方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,最終實現(xiàn)對航班“選座亂象”的根治。
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